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一、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性质、学时、面向对象、课程目标等)
英美文学是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共32学时。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原版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英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与鉴赏水平。英美文学不但提高商务英语学生的语言能力,更为重要是通过对主流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并且引导同学同积极思考,通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将“课程思政”有机的同教学内容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课程思政介绍(包括设计思路、具体做法及创新点的,200-300字)
(一)课程设计如下,以英国文学部分为例:
章节 | 主要教学内容 | 思政元素 | 组织形式 | 关键点 |
导论 | 文艺复兴前的英国文学 | 人类的美德 | 介绍英国文艺复兴前的代表文学作品,如《贝奥武夫》、《亚瑟王传奇》、《坎特伯雷故事集》 | 无论古今、无论国内国外,正直、勇敢、善良、礼貌是人类歌颂与赞扬的美德。 |
第一章 | 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 健康的爱情观念 | 1.两位同学介绍莎士比亚生平。 2.引导学生讨论生命与爱情哪个更重要。 | 分析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结局的社会背景因素,并引导学生健康的爱情观念,珍惜生命。 |
第二章 | 弗朗西斯.培根,《论读书》 | 重申学习的重要性与正确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 | 1.两位同学介绍作者生平。 2.讲解培根《论学习》中的主要观点。 3.比较分析与培根《论学习》与荀子《劝学》,孔子《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内容。 | 1.中西方对读书重要性的一致看法。 2.实践是检验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 3.读书要学会思考。 |
第三章 | 罗伯特·伯恩斯,《友谊地久天长》,《一朵红玫瑰》 | 感受诗歌之美,友情与爱情都是人类真挚的情感。 | 1.两位同学介绍作者生平。 2.请多位同学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 3.邀请同学跟着伴奏歌唱Auld Long Syne. | 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审美情趣。珍视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如爱情与友情。 |
威廉·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水仙花》 | 感受诗歌之美,人与自然。 | 1.两位同学介绍作者生平。 2.分析工业革命背景下,诗人返璞归真的渴望。 | 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
第四章 |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 婚姻观 | 1.两位同学介绍作者生平。 2通过作者生平介绍及其作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不同时期的婚姻观念。 | 分析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形成相互尊重、平等的家庭婚姻观念。 |
第五章 | 狄更斯,《双城记》 | 正直与善良 | 1.两位同学介绍狄更斯生平。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与行为特征。对比异同并进行分类。 | 指出真正的善良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去加害无辜他人。思考生命与大爱。 |
第六章 | 夏洛特·勃朗特,《简爱》 | 自强精神、男女平等 | 1.两位同学介绍夏洛特生平。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小说主人公与作者生平异同。 3.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婚姻观念。 | 通过作者的不幸经历,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独立、坚强、坚持学习的精神。 提倡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念。 |
第七章 | 詹姆斯.乔伊斯,《一幅年轻艺术家的肖像》 | 爱国主义 | 1.两位同学介绍作者生平。 2.通过介绍乔伊斯的生活背景及其作品,分析都柏林在乔伊斯作品中的特殊意义。 | 乔伊斯作品都与其家乡都柏林有关。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
(二)创新点
1. 选择英美主流优秀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作为授课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 以文学作品为依托,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扩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将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融入课程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4.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视角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包括作品与作者的比较,中西文学作品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同主题作品的比较等,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教学内容 | A Tale of Two Cities | 设计者 | 张林凤 | |||
面向专业 | 商务英语专业 | 时间 | 15分钟 | |||
教学目标: 提高德育水平,培养思辨能力。该教学片断通过对比《双城记》中六位主要人物的行为特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异同,并将其分为三种群体:压迫穷人的贵族、疯狂报复的革命者和人道主义者。最后指出什么是“大爱”,鼓励学生养成“上善若水”的行为品德。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时间(2分钟) | 一、 导入 教师请同学说出《双城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 学生回答出六位主要人物姓名,及其身份。 | 学生课前已阅读小说情节介绍。 | |||
时间(11分钟) | 二、主题讨论 1.教师在屏幕上给出六位主要人物的照片及姓名。引导学生说出各个人物的主要性格和行为特征。 2.教师要求学生将六位主要人物分成三类人。 3. 教师请同学思考小说中革命者的报复行为是否合理。 | 1.学生通过学习通“主题讨论”功能,以发送关键词的方式发表各自的意见 2.同学做简短的讨论,给出分组意见。 3. 同学讨论,指出不应该以自己的不幸去报复无辜的人。 |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 |||
时间(2分钟) | 三、总结、反思 1.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并请两位同学发言。 2.教师总结。做人要如“水”,要有“上善若水”的品质。 | 同学通过“学习通”抢答功能,回答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
板书设计 | Chapter 5 A Tale of Two Cities
Three kinds of characters 1.The nobility, like St. Evremonde “only unshakeable philosophy is oppression” 2.The revolutionary messes, like Mrs. Defarge a callous, vicious, narrow Avenger 3.Humanists like Darnay ,Carton, and Dr. Manette 1) Dr. Manette abandon old hatreds for her daughter’s happiness. 2) Darnay has awaken to his family’s fault and crim, discard title and property, determined by his actions to "redemption”. 3) Carton abandoned his life for the happiness of his love
| |||||
作业设计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请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第一句,辨证地论述当今时代特征。 | |||||
课后反思 | 卡尔登(Carton)为了自己所爱之人的幸福,付出了生命代价。思考生命与大爱哪个更为重要? 用真实例子说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