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一、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性质、学时、面向对象、课程目标等)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码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2 | ||
课程名称 | 中国文化英语传播 | 理论学时 | 32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 | 实践学时 | 实验学时 | 0 | ||
先修课程 | 大学英语 | 其他学时 | 0 | |||
适用专业 | 全校本专科专业 | 小计 | 0 | |||
开课单位 |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基层教学组织 | 大学外语教研室 | |||
(二)课程简介
此课程是针对全校本专科专业学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语言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感受特定的语言文化。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更要立足家国情怀;不仅要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也要在英语学习中继承和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当前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教学,使得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出现了“失语”状态。我们的学生或许能够准确用英语说出白宫和自由女神像,却不知道万里长城和故宫如何表达。本课程选取和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材料,在教学内容中寻找价值引领的依托。如中国话语的英文表达;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节日等课堂教学内容和素材。另一方面增加中国文化介绍的深度,将中国文化按内容的难易形成一定的体系,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在教学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做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英语学习中强调文化差异的对比,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差异,更加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课程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失语,增强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谈起祖国文化有话可说,另一方面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中译英和英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有能力用准确、地道的语言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三)教学目标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作为发展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课程旨在:
1. 引入中华文明的教学内涵,为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真实、丰富的语篇,将“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综合于一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
2. 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内容,帮助大学英语学习者得体地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和本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3. 努力提升大学英语学习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激发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4. 提升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区域社会发展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以SPOC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课堂小组项目活动,网络自主学习。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材内容以学生课外自学为主,课内重点进行成果展示、问题讨论和观点辩论。
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量不低于规定数。对作业中常见的语用错误,在课堂上及时讲解。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况 (2学时)
教学内容
1.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 中国概况
重点、难点
1. 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
第二章 中国的哲学思想(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2.中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重点、难点
1. 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六个发展期
第三章 中国艺术(4学时)
教学内容
1. 书法、绘画
2. 京剧与脸谱知识
3. 民间艺术
重点、难点
1. 有关艺术分类英语基本名词的掌握;
2. 进一步理解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四章 中国科学与技术(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2.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重点、难点
1. 了解四大发明、中医的英文讲解
2. 熟悉现代科学技术
第五章 中国传统节日(4学时)
教学内容
1.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重点、难点
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2. 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保护
3. 中西方节日的对比
第六章 中国饮食文化(4学时)
教学内容
1. 中国饮食特点
2. 中国八大菜系
3. 中国茶文化
4. 中国酒文化
重点、难点
1.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介绍
2. 中国茶酒文化的介绍
第七章 教育(4学时)
教学内容:
1. 掌握各时期的教育体制及特征
2. 对比中西教育理念
重点、难点:
1. 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体制和特征以及不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发展的作用
2. 思考并讨论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第八章 中国话语的翻译(4学时)
教学内容
1. 中国话语特点
2. 中国话语的翻译方法
重点、难点
1. 翻译中国特色词汇
第九章 中国主要旅游城市(4学时)
教学内容:
1. 北京、上海、杭州旅游城市经典介绍
2. 城市景点介绍
重点、难点:
1.了解和掌握各旅游城市景点特色及英文介绍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50%,期末考核占比50%。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10%、课堂活动30%、作业1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廖华英等,《中国文化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二、课程思政介绍(包括设计思路、具体做法及创新点的,200-300字)
大学英语语言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感受特定的语言文化。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更要立足家国情怀;不仅要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也要在英语学习中继承和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做法:
(1)选取和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材料,在教学内容中寻找价值引领的依托。增加中国文化介绍的深度,将中国文化按内容的难易形成一定的体系,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2)在教学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做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英语学习中强调文化差异的对比,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差异,更加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
主要创新点:
(1)采用SPOC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将优秀中国文化资源和理论课资源发布到微信、网站上,供学生和教师间学习、讨论、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文化教学,转为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内化效果。
(2)采用“项目”、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国文化知识成为一个个可以完成的“项目”,使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自主掌握输出中国文化的技能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
(3)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去,走入“第二课堂”,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例如,带领学生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让学生感受茶文化的内涵,了解茶文化的英语表达,从而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4)将立德树人、以水化人,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学情问出发点,立足教材,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构建具体可测的课程思政评价维度,为制定更优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策略打下基础。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教学内容 | 中国话语的英语表达 | 设计者 | 王一帆 | |||
面向专业 | 全校本专科学生 | 时间 | 15分钟 | |||
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话语。中国话语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和理念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话语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教学节段选取当前最新最热的语料素材,通过学习中国话语的英语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语言表达差异,学会通过音译、直译和意译的方式来表达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
时间(3分钟) | 一、导入 1.播放关于中国特色事物和话语的渲染动画,引入本课主题。 2.教师提问“什么是中国话语?你能说出你身边的一些中国话语吗?” 3.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中国话语,并关注视频中所提及的三个中国话语的英语表达。 | 1.观看渲染动画,关注其中的中国特色事物和话语。 2.直观感受到学习本课的必要性,带着问题和兴趣跟随教师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3. 学生简单思考,给出自己对于“中国话语”的理解,并且举列。 | ||||
时间(6分钟) | 二、课堂教学 1.以当前具有代表性中国话语案例为教学内容,讲授中国话语的三种表达方式以及通过这些案例来概括以上三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中国话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表达中国话语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忽略文化内涵。 | 1.以典型案列为讨论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2. 学生通过典型案例来发现和概括中国话语三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 | ||||
时间(6分钟) | 三、思辨性任务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于中国话语的未来展望有着什么样的看法?” 2.对于该思辨性问题进行总结。 |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辨性讨论。 讨论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担任不同任务(组织、记录、发表观点) 2.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作为汇报人阐述小组观点。 | 让学生对于本课的话题进行思辨性的讨论,实现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 |||
板书设计 | Chinese Discourse 1. Transliteration -- Pinyin 2. Literal translation -- “word to word” 3. Liberal translation -- “thought for thought” * raising of the discourse power | |||||
作业设计 | 1.请举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中国话语?如何用英文进行表达? 2.口译关于“美丽中国”的篇章,让学生关注其中的中国话语和使用正确表达方式。 3.建议学生课后观看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中国词儿,世界范儿》 | |||||
课后反思 | 本教学从当前学生熟知的中国话语入手,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使其带着问题和兴趣,跟随老师深入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师对于中国话语不同表达方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该表达方式的特点,比较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整个教学过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相互关联性。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活跃。 | |||||
